个人简介
祝凌燕,女,1968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。博士生导师。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。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化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SCI刊物Nature子刊 《Scientific Report》编委,核心刊物《生态毒理学报》编委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四届地球科学部地球化学专家评审组成员。
工作学习经历
1987.09-1991.0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,获理学学士学位
1991.07-1998.12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,讲师
1995.09-1998.06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,获硕士学位
1999.01-2002.12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,获博士学位
2001.10-2002.12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社区、职业、家庭与医药系,研究员
2003.01-2005.09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公共环境与事物学院博士后
2005.10- 至今 引进人才,南开大学特聘教授,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
2016年4月- 至今mobile-bet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”
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
持久性有机污染物(POPs)在环境中的迁移、转化与归宿;污染生态化学;环境分析与监测;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
主要学术成果 (2010~2016)
以多溴联苯醚(PBDEs)、全氟化合物(PFASs)等新兴污染物为主要对象,围绕它们在环境行为、人体暴露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学问题,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。阐明了多溴联苯醚PBDEs有别于传统疏水性污染物的特殊环境行为和规律;分析了全氟化合物PFASs分子结构特征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机制;揭示了全氟化合物PFASs 的生物积累和放大及生物转化过程与机制;阐明了多溴联苯醚和全氟化合物的人体暴露机制与健康效应。
近五年,承担参与各类科技项目16项,包括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、自然科学基金、973课题、科技部重大水专项课题、教育部优先发展领域项目、天津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、国际合作及行业专项等。总发表论文120篇,总被SCI他引1848次。近五年发表论文83篇,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3篇,32篇发表在ES&T等IF大于4.0的期刊上,3篇收录为ESI高被引论文;全部SCI论文近五年被SCI引用1296次;4项发明专利获授权,参编著作4部。
主要学术奖励
2015年 获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
2014年 获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”资助
2012年 获第十一届“天津市青年科技奖”
2011年 获第十二届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
2008年 获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提名奖
2007年 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”计划
近五年承担主要科研项目
1.环境污染化学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,2014-2017
2.多氟烷基磷酸酯(PAPs)在水生生物体中的富集与转化机制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6-2019
3.全氟化合物支链/直链异构体在水体多界面分配行为与生物积累代谢差异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3-2016
4.基于异构体指纹识别的全氟化合物环境界面行为与生物积累机制,教育部项目博士点基金优先领域项目,2013-2015
5.重点流域优控污染物沉积物基准与验证方法,科技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,2012-2015
6.典型全氟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分配行为与微观机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1-2013
7.全氟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富集代谢机制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1
8.新增POPs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,环保部公益项目,2010-2013
9.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解吸附机制及生物可利用性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09-2011
10.流域水环境沉积物基准方法研究,科技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,2008-2011
|